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綜合階段考試()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綜合階段考試(2014年度)
附件 2 :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綜合階段考試
(2014年度)
一、測試目標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綜合階段考試(以下簡稱綜合階段考試)主要測試考生是否具備在職業環境中運用專業知識,保持職業價值觀、職業道德與職業態度,有效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 其中包括在國際環境下運用英語進行業務處理的能力 。綜合階段考試要求考生在掌握專業階段各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通過必要的經驗積累,能夠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和相關技能對職業環境中的實務案例,進行信息的篩選、甄別和判斷,識別業務問題的性質、影響和要求等,運用所掌握的信息、知識進行深入的業務和財務分析及處理,提出有效的意見、建議或解決方案,并清晰地進行表達闡述。具體來講,考察考生下列能力:
(一)與認知、分析和評價相關的能力
1.識別業務、技術和職業道德問題;
2.應用技術知識,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
3.理解更廣泛的實體的經濟活動;
4.憑借已有知識、經驗以及邏輯推理的能力,理解所要解決問題和資料的相關性;
5.選擇恰當的分析工具;
6.依據要求、現狀和數據,進行分析;
7.評價信息的質量;
8.分析優勢、弱點、機會和威脅,并根據輕重緩急作出恰當判斷;
9.考慮競爭對手、企業內部人員以及其他各方的反應;
10.根據事件、影響、假設以及分析所形成的信息,得出結論,提出建議。
(二)與書面溝通和表達相關的能力
在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時,思路清晰、論據充分、邏輯嚴密、表達流暢。
二、實務經驗要求
考生參加綜合階段考試,應當在參加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專業階段考試過程中積累實務經驗的基礎上,持續加強實務經驗的積累 。建議考生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積累實務經驗:
1.保持職業敏感性和經營意識——能夠發現或意識到企業內部、外部的問題和壓力的變化,并能評估企業的績效,有效識別和應對風險。
2.應用技術知識——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應用專業知識和技能。
3.解決職業道德問題——能夠識別職業道德問題,并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評估事項的可能影響,作出恰當的決策并提出處理建議。
4.運用職業判斷——能夠提出恰當、有效的,并符合組織戰略目標的專業處理建議。
5.具有良好溝通能力——能夠通過恰當的表達,使提出的處理建議和解決方案有效地影響利益相關者。
三、測試科目
綜合階段考試設職業能力綜合測試科目,分成試卷一和試卷二(試卷一和試卷二各50分)。試卷一以鑒證業務為重點,內容涉及會計、審計和稅法等專業領域;試卷二以管理咨詢和業務分析為重點,內容涉及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和經濟法等專業領域。試卷一設置英文題10分,試卷二設置英文題12分。試卷一和試卷二考試時間均為3.5小時。
四、測試內容
職業能力綜合測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一)會計
1. 金融資產
( 1 )金融資產的定義和分類
( 2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 3 )持有至到期投資
( 4 )貸款和應收款項
( 5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 6 )金融資產減值
( 7 )金融資產轉移
2. 長期股權投資
( 1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
( 2 )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
( 3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轉換及處置
3. 固定資產
( 1 )固定資產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 2 )固定資產的后續計量
( 3 )固定資產的處置
4. 無形資產
( 1 )無形資產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 2 )內部研究開發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 3 )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
5. 投資性房地產
( 1 )投資性房地產的特征與范圍
( 2 )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 3 )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
( 4 )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和處置
6. 資產減值
( 1 )資產減值概述
( 2 )資產可收回金額的計量
( 3 )資產減值損失的確認與計量
( 4 )資產組的認定及減值處理
( 5 )商譽減值測試與處理
7. 收入、費用和利潤
( 1 )收入
( 2 )費用
( 3 )利潤
8. 債務重組
( 1 )債務重組的定義和重組方式
( 2 )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
9. 借款費用
( 1 )借款費用概述
( 2 )借款費用的確認
( 3 )借款費用的計量
10. 所得稅
( 1 )所得稅會計概述
( 2 )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及暫時性差異
( 3 )遞延所得稅負債及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
( 4 )所得稅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11. 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 1 )會計政策及其變更
( 2 )會計估計及其變更
( 3 )前期差錯及其更正
12.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
( 1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概述
( 2 )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
( 3 )非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
13. 企業合并
( 1 )企業合并概述
( 2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處理
( 3 )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處理
14. 合并財務報表
( 1 )合并財務報表概述
( 2 )合并范圍的確定
( 3 )合并財務報表編制的前期準備事項及其程序
( 4 )長期股權投資與所有者權益的合并處理(同一控制下)
( 5 )長期股權投資與所有者權益的合并處理(非同一控制下)
( 6 )內部商品交易的合并處理
( 7 )內部債權債務的合并處理
( 8 )內部固定資產交易的合并處理
( 9 )內部無形資產交易的合并處理
( 10 )所得稅會計相關的合并處理
( 11 )合并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 12 )本期增加子公司和減少子公司的合并處理
15. 每股收益
( 1 )每股收益概述
( 2 )基本每股收益
( 3 )稀釋每股收益
( 4 )每股收益的列報
(二)審計
1. 審計計劃
( 1 )初步業務活動
( 2 )總體審計策略和具體審計計劃
( 3 )審計重要性
( 4 )利用專家的工作
( 5 )利用內部審計工作
( 6 )注冊會計師與治理層的溝通
2. 風險評估
( 1 )風險評估程序、信息來源以及項目組內部的討論
( 2 )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
( 3 )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
( 4 )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 5 )特定項目的風險評估
3. 風險應對
( 1 )針對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總體應對措施
( 2 )針對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進一步審計程序
( 3 )控制測試
( 4 )實質性程序
( 5 )特定項目的風險應對
4. 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審計
( 1 )銷售與收款循環的特點
( 2 )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內部控制和控制測試
( 3 )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實質性程序
5. 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審計
( 1 )采購與付款循環的特點
( 2 )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內部控制和控制測試
( 3 )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實質性程序
6. 生產與存貨循環的審計
( 1 )生產與存貨循環的特點
( 2 )生產與存貨循環的內部控制和控制測試
( 3 )生產與存貨循環的實質性程序
7. 對舞弊和法律法規的考慮
( 1 )財務報表審計中與舞弊相關的責任
( 2 )財務報表審計中對法律法規的考慮
8. 對集團財務報表審計的特殊考慮
( 1 )與集團財務報表審計有關的概念
( 2 )集團財務報表審計中的責任設定和注冊會計師的目標
( 3 )集團審計業務的承接與保持
( 4 )了解集團及其環境、集團組成部分及其環境
( 5 )了解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
( 6 )重要性
( 7 )針對評估的風險采取的應對措施
( 8 )合并過程
( 9 )與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的溝通
( 10 )評價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
( 11 )與集團管理層和集團治理層的溝通
9. 完成審計工作
( 1 )完成審計工作概述
( 2 )期后事項
( 3 )書面聲明
10. 審計報告
( 1 )審計報告概述
( 2 )審計意見的形成和審計報告的類型
( 3 )審計報告的基本內容
( 4 )非標準審計報告
11. 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質量控制
( 1 )質量控制制度的目標和對業務質量承擔的領導責任
( 2 )相關職業道德要求
( 3 )客戶關系和具體業務的接受與保持
( 4 )人力資源
( 5 )業務執行
( 6 )監控
12. 職業道德基本原則和概念框架
( 1 )職業道德基本原則
( 2 )職業道德概念框架
( 3 )注冊會計師對職業道德概念框架的具體運用
( 4 )非執業會員對職業道德概念框架的運用
13. 審計業務對獨立性的要求
( 1 )基本要求
( 2 )經濟利益
( 3 )貸款和擔保以及商業關系、家庭和私人關系
( 4 )與審計客戶發生雇傭關系
( 5 )與審計客戶長期存在業務關系
( 6 )為審計客戶提供非鑒證服務
( 7 )收費
( 8 )影響獨立性的其他事項
(三)稅法
1. 增值稅法
( 1 )征稅范圍及納稅義務人
( 2 )稅率與征收率
( 3 )一般計稅方法應納稅額的計算
( 4 )特殊經營行為的稅務處理
( 5 )進口貨物征稅、出口貨物和服務退(免)稅
( 6 )增值稅征收管理、專用發票的使用與管理
2. 消費稅法
( 1 )納稅義務人與征稅范圍
( 2 )稅目與稅率
( 3 )計稅依據與應納稅額計算
3. 營業稅法
( 1 )納稅義務人與扣繳義務人
( 2 )稅目與稅率
( 3 )計稅依據
( 4 )應納稅額計算與特殊經營行為的稅務處理
( 5 )稅收優惠
4. 資源稅法和土地增值稅法
( 1 )資源稅納稅義務人、稅目與稅率
( 2 )資源稅計稅依據與應納稅額的計算
( 3 )資源稅稅收優惠和征收管理
( 4 )土地增值稅納稅義務人與征稅范圍
( 5 )土地增值稅稅率、應稅收入與扣除項目
( 6 )土地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 7 )土地增值稅稅收優惠和征收管理
5. 房產稅法、城鎮土地使用稅法
( 1 )房產稅法
( 2 )城鎮土地使用稅法
6. 企業所得稅法
( 1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 2 )資產的稅務處理和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所得稅處理
( 3 )企業重組的所得稅處理
( 4 )稅收優惠
( 5 )應納稅額的計算
( 6 )特別納稅調整
( 7 )征收管理
7. 個人所得稅法
( 1 )納稅義務人與征稅范圍
( 2 )稅率與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
( 3 )應納稅額的計算
( 4 )稅收優惠
8. 稅務籌劃
(四)財務成本管理
1. 財務報表分析
( 1 )財務報表分析概述
( 2 )財務比率分析
( 3 )管理用財務報表分析
2. 長期計劃與財務預測
( 1 )長期計劃
( 2 )財務預測
( 3 )增長率與資金需求
3. 財務估價的基礎概念
( 1 )貨幣的時間價值
( 2 )風險和報酬
4. 債券和股票估價
( 1 )債券估價
( 2 )股票估價
5. 資本成本
( 1 )資本成本概述
( 2 )普通股成本
( 3 )債務成本
( 4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6. 企業價值評估
( 1 )現金流量折現模型
( 2 )相對價值法
(五)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您現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