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力求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率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今天指出,要把握中醫藥事業發展面臨的“大勢”,推進有利于更好地滿足民眾對傳統醫學服務需求的改革,進一步提高中醫藥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 此間正在舉行2014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據了解,去年以來,《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首次中期評估,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首次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醫藥資源普查試點在全國范圍導入。 一直呼吁中醫藥發展應從國家層面推進的王國強,對當前中醫藥發展現狀有深刻的解讀。“有利于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的政策尚不完善,中醫藥統籌規劃協調發展機制還不健全,符合本行業特點規律和發展要求的法律制度體系還未形成。”他說。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衛生總費用占GDP的5.9%,低于全球平均8%-10%的標準,更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美國衛生總費用為GDP的15%左右,歐盟衛生總費用為GDP的10%左右。 王國強強調,開好完善政策機制的藥方,要著力建立健全中醫藥發展的籌資政策,建立未定的財政投入政策,完善社會資本辦中醫的優惠政策等。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定,目前,中醫藥健康管理覆蓋了30%的目標人群,并主要為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和0-36個月齡的兒童,而在未來需要覆蓋更大的人群范圍。 王國強強調,應圍繞我國經濟發展,探索建立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和服務模式,打造一批中醫藥健康服務知名品牌,形成中醫藥健康服務產業集群。 深化醫改已4年,中醫藥全面參與,在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當下我國正在進行的全面深化改革一樣,醫改也進入了攻堅戰和深水區,因此要打破圍墻與壁壘,關鍵在于體制和機制的創新。王國強確立了一個路徑圖:構建院校、科研、醫療、企業、金融戰略聯合體,推動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形成跨領域、跨產業、跨學科的協同并進。
時間:2014-01-17 責任編輯:zjjs_cj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