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會計師聯合會成立于1977年,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際會計師組織。沃德介紹說,IFAC的宗旨是,通過發展國際會計行業,制定統一的高質量的標準,用以強化國際經濟,從而服務于廣大公眾的利益。
近年來,秉承上述宗旨,IFAC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其中,大力促進高質量會計審計準則的趨同、支持中小企業和中小事務所的工作、把重點放在發展中國家是重中之重。在談到如此做的理由時,沃德指出,首先,讓各國自己制定的準則與國際準則趨同一直是IFAC最重要的一個目標,全球準則有助于提升企業的透明度與可信性,讓各國企業在同一平臺上競爭,投資者可以更容易比較跨國公司的財務報表。“我相信采用了國際準則的發展中國家會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國際投資者也會更熟悉這些準則”,他如是說。還有一方面的考慮是,如果會計、審計和其他方面的準則有多個版本,就會違背公眾利益,因為這會造成誤解或令人費解,導致一些錯誤甚至欺詐行為的發生。他說,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制定一套高質量的國際準則,且制定這種準則的機構首先必須考慮到公眾利益并具有高透明度。“我們現在制定的準則就是考慮了公眾利益后出臺的,這有利于企業減少資本成本,有利于其提高收入,使公司利益最大化”,他說。
與快速發展的經濟相一致,近年來中國會計行業的規模化發展趨勢十分明顯。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到國際市場融資,海外投資者迫切希望了解這些企業的財務狀況,中國會計審計準則與國際準則的趨同成為必然。今年2月,中國發布了新會計審計準則,對此,沃德表示贊賞和支持。他說,該準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意味著中國對國際準則的認可,也是中國對提高會計審計業務質量所做出的一種努力。
鑒于國際審計準則對中小企業來說可能比較復雜,IFAC采取的第二項重要舉措是支持中小企業和中小會計師事務所。沃德介紹說,IFAC要采取4項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十分重要的具體措施。首先,成立了中小事務所委員會,在制定準則的過程中,考慮中小企業和中小事務所關心的問題。其次,必要時IFAC會單獨考慮中小企業的情況,制定側重于他們的審計準則。第三,IFAC正在簡化準則制定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并進行適當的結構調整,改進準則的可讀性和可理解性,使審計師能夠明確主要的原則、關鍵程序,以及如何去恰當地運用這些準則。第四,IFAC還將發布針對中小企業的審計指南,指導他們正確運用這些準則。
據悉,今年7月份IFAC、亞太會計師聯合會和香港會計師公會將在香港舉行“國際中小事務所論壇”。該論壇將對上述舉措進行討論。
目前,大約95%的世界人口增長都在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國際性組織,把業務重點放在發展中國家、強化這些國家的會計行業理所當然地成為IFAC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沃德透露,為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會計行業的整體水平,IFAC發展中國家委員會正在籌備于今年9月在肯尼亞召開一個論壇。該論壇將討論在非洲會計行業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如何解決非洲會計行業發展中的問題。同時,該委員會正在選擇以恰當的方式支持發展中國家,使這些國家正處于起步階段的財務和會計管理框架具備支持經濟發展的能力。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1997年加入IFAC,在擁有為數眾多老會員的IFAC中屬于“后起之秀”。在談到與中國合作的有關事宜時,沃德表示,雙方合作得很好。中注協和中國財政部曾多次邀請IFAC高層出席在中國召開的會議和其他重要活動,以分享IFAC對會計行業發展的經驗;中國還選派了一些代表擔任IFAC下屬委員會的委員;在中國制定新準則的過程中,IFAC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委員會一直與中注協密切合作。他表示,中注協一直并將繼續是IFAC的重要一員,未來雙方還將在事務所的治理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理事、中注協秘書長陳毓圭補充說,一直以來,雙方的合作很多,尤其是中國加入IFAC后,中注協很好地履行了會員義務,比如推動審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加強培訓提高行業會員的職業道德素質、發揮行業組織在整個行業進步中的作用等等。
從2007年1月1日開始,新會計審計準則將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實施,這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沃德認為,在中注協和IFAC這樣的職業組織的支持下,中國企業應該能夠順利完成新準則實施的準備工作。陳毓圭則透露,中注協將在6月底到7月初開展大規模關于新準則的培訓工作,年底之前完成對7萬注冊會計師的培訓輪訓。(金融時報 袁蓉君 2006-6-7)
(ck)